内容简介
从1885年到1924年,中国经历了一段剧烈的政治变动和文化变革,由帝制变成了共和制,由此,中国人对国家的理解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本书是一部思想史研究,旨在思索这样的问题:清末的中国人为何会将运作超过两千年的帝制一举推翻?他们如何开始想象一个没有君主存在的国家?同时,在辛亥革命之后,共和政体如何取代原本体现帝制的日常秩序与仪式?本书通过考察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章太炎、刘师培等中国近代重要思想家的思想及大众认识的变化,追溯了这一重要过程。目录译序序致谢引言“帝国之后”清朝君主制清末背景第一章康有为的权力哲学与戊戌变法圣人康有为皇帝:权力与制约中国改良主义者想象中的明治天皇国家的今文经愿景第二章梁启超与公民国家关于帝国的必要性梁启超、明治日本及其他政治秩序中的公与私第三章“主权”与被翻译的国家运动中的主权国家国家职能梁启超:走向国家主义无约束的国家主义第四章渐弱的保守声音儒家改良主义湖南人的反应:生活在三种联结中作为个人的政治第五章身份、历史与革命种族科学种族意识与革命创伤与复仇历史化身份,创造国粹(1)历史化身份,创造民粹(2)第六章光复与革命共和主义、自由、自治作为个人的政治权利、公民权、社会主义第七章中华民国成立共和主义的仪式:“双十”共和主义的仪式:国旗和国歌袁世凯与共和国仪式第八章末代皇帝立宪王朝儒家思想与共和主义新文化插曲将故宫收归国有结论参考文献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