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因為女性大量投入佛門以及比丘尼僧團的活躍,助益臺灣佛教的現代化與入世化發展,使得戰後臺灣佛教成為國際間宗教復興的顯例。本書不但從戒律文獻與僧團立場探討臺灣比丘尼傳戒的推手與歷史,並且從宗教環境變遷、寺院空間運作、淨土組織與佛教女性的社會參與、女性宗教心理與虔信表達的方式,介紹女性不論僧俗的宗教生涯與修行意涵。不同於家國經典的大視角,本書運用豐富的口訪、田調資料,探究女性觀點的臺灣佛教史,從女性發聲的深度,生動的勾勒出戰後臺灣佛教發展的多元互動過程,賦予佛教歷史以普羅大眾為行動者、敘述者的特色。

作者簡介

李玉珍,美國康乃爾大學東亞系博士,曾任教於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現任政治大學宗教所,學術專長為臺灣佛教、宗教與性別、佛教文學。曾經出版《唐代的比丘尼》、《佛教文學裡的聖凡男女》,與林美玫合編《宗教與婦女:跨領域的視野》,以及發表〈寺院廚房裡的姊妹情:戰後臺灣佛教婦女的性別意識與修行〉等數十篇中英文論文。

目录

我的學思歷程(代序)6
李玉珍著作目錄 20
本書章節出處 26
第一章 出家入世:戰後臺灣佛教女性僧侶生涯之變遷 28
第二章 圓頂受戒:二部授戒與重構比丘尼身分 58
第三章 母女情結:女性出家與繼承家庭角色的兩難 78
第四章 念佛淑世:1930 年代上海蓮社與 1960 年代臺灣蓮社的婦女 116
第五章 斯文弘法:臺灣戰後崛起的優婆夷典範之群體意涵 164
第六章 煮食修行:戰後臺灣佛教婦女的性別意識與修行 190
第七章 削髮求學:齋姑與尼眾的教育資源之銜接與轉變 226
第八章 受戒施教:戰後臺灣比丘尼身分的形成與凝聚 250
附錄一 佛教的女性,女性的佛教 ― 1980-2001 年的中英佛教婦女研究回顧 284

作者简介

1963年出生於彰化縣員林鎮,美國康乃爾大學東亞系博士,曾任教於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現任政治大學宗教所,學術專長為台灣佛教、宗教與性別、佛教文學。曾經出版《唐代的比丘尼》、《佛教文學裡的聖凡男女》,與林美玫合編《宗教與婦女:跨領域的視野》,以及發表〈寺院廚房裡的姊妹情:戰後台灣佛教婦女的性別意識與修行〉等數十篇中英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