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導言
從「言意位差」論先秦至六朝「興」義的演變
《文心雕龍》「比興」觀念析論
論詩歌文化中的「託喻」觀念──以《文心雕龍.比興》為討論起點
《文心雕龍》二重「興」義及其在「興」觀念史的轉型位置
「詩比興」的「言語倫理」功能及其效用
從應感、喻志、緣情、玄思、遊觀到興會──論中國古典詩歌所開顯「人與自然關係」的歷程及其模態
目录
轉向的引導者/鄭毓瑜批判性反思/廖棟樑
導言
從「言意位差」論先秦至六朝「興」義的演變
《文心雕龍》「比興」觀念析論
論詩歌文化中的「托喻」觀念──以《文心雕龍·比興》為討論起點
《文心雕龍》二重「興」義及其在「興」觀念史的轉型位置
「詩比興」的「言語倫理」功能及其效用
從應感、喻志、緣情、玄思、遊觀到興會──論中國古典詩歌所開顯「人與自然關係」的歷程及其模態
作者简介
顏崑陽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曾任東華大學中文系教授兼人文社會學院院長、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現任輔仁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兼擅學術研究與文學創作,學術博及中國古典美學、文學理論、老莊思想、詩詞學等。著有:《李商隱詩箋釋方法論》、《反思批判與轉向》、《詮釋的多向視域》、《詩比興系論》等十餘種。創作以古典詩詞、現代散文、小說為主,曾獲聯合報短篇小說獎、中國時報散文獎、中興文藝獎章古典詩獎,另著有《顏崑陽古典詩集》,短篇小說集《龍欣之死》,現代散文集《窺夢人》等十餘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