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書作者山根勇藏在1897年就來臺擔任教職,而後在警務局繼續從事教育工作,試圖讓第一線接觸臺灣人的警察更了解臺灣民情,以利執行勤務。
有感於民族性相關論述貧乏,山根發憤著述,廣為蒐集資料,並結合自身經驗,寫成了《臺灣民族性百談》,於1930年出版。書中共一百篇評述,題材寬廣,包括臺灣人髒話的分析、臺灣人的金錢觀、臺灣人對蘭花的偏愛、廣東人和福建人的比較等等。取材對象有作者和臺灣人士的交流經驗、至各地參訪的見聞,以及報紙的新聞報導。從生活習慣、宗教信仰到臺日比較,包羅萬象地描繪了百年前的臺灣眾生相,並且直言無諱地加以評論。行文輕鬆,不時點綴反諷和嘲弄,讀來有如親見作者在面前談笑風生。
看見作者一些超級政治不正確的發言,例如臺灣人有盲從群眾運動的天分、農民組合有女學生加入是想藉此吸引年輕男性等,你或許想反駁「臺灣人才不是這樣!」卻不得不承認作者的文筆著實令人發噱。看見作者批評臺灣人使用道路完全不顧他人、邀請函上的時間僅供參考,你或許會嘆息「臺灣人還是這樣!」或許一百年終究不夠久,原來我們離1930年並不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