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書日文書名為《それでも、日本人は「戦争」を選んだ》
序章 思考日本近現代史
從戰爭看近代之樂趣
民有、民治、民享
戰爭與社會契約
「為何只維持了二十年的和平呢?」
歷史的誤用
1章 甲午戰爭 無法用「侵略及被侵略」看清之事
至甲午戰爭為止
民權論者如何看世界?
為何會發生甲午戰爭?
2章 日俄戰爭 問題是朝鮮或滿洲?
甲午戰爭之後
日英同盟及清朝的變化
不得不開戰的原因
日俄戰爭的啟示
3 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 日本懷抱的主觀挫折
擁有殖民地的時代、失去的時代
為何會出現國家改造論呢?
到開戰前,與英美的虛偽外交
於巴黎和談會議中被批判的日本
參加者的側面與日本所受的傷
4 章 918事變與日中戰爭 日本切腹、中國介錯論
當時人們的意識
為何爆發九一八事變呢?
計畫事件的主體
至退出聯盟為止
邁向戰爭時代
5 章 太平洋戰爭 無法告知陣亡者喪命之地的國家
對太平洋戰爭的各種看法
戰爭擴大的理由
為何要賭在首戰的戰勝呢?
戰爭的各種樣貌
跋
目录
序 章 思考日本近現代史 15從戰爭看近代之樂趣
911恐怖攻擊之意義 16 歷史只能死背? 20
民有、民治、民享
南北戰爭進行中 24 日本國憲法之根源 29
戰爭與社會契約
為了總動員人民的力量 33 改變戰爭對手國之憲法 36
日本憲法的原理是甚麼? 38
「為何只維持了二十年的和平呢?」
怪人卡爾老師 42 大戰發即將爆發前撰寫的書 46 全是聯盟的錯 48
在特殊中見普遍 52 過去的歷史影響現在之範例 55
歷史的誤用
出類拔萃的一群錯了嗎? 60 選擇無條件投降的原因 63
無法停止戰爭的理由 65
1章 甲午戰爭 無法用「侵略及被侵略」看清之事 69
對列強來說最重要的是甚麼?
日本與中國相互競爭的故事 70 支持貿易的制度為何? 72
華夷秩序之安全保障 76
至甲午戰爭為止
中國的變化 78 山縣有朋的警告 81 福澤先生登場 83
施泰因先生登場 86
民權論者如何看世界?
首要為國家之獨立 91 國會之意義是什麼? 96
「無氣無力的奴隸本性!」 98
為了對抗藩閥政治 102 我們提供了戰爭經費 104
為何會發生甲午戰爭?
強勢的外務大臣 108 中國方面如何反駁? 112
甲午戰爭之國際情勢 114 發生普選運動之原因 116
2章 日俄戰爭 問題是朝鮮或滿洲? 121
甲午戰爭之後
戰爭的「功用」 122 何謂新的戰爭? 124
「二十億的資源及二十萬的生靈」 128 實現施泰因之預言 129
日英同盟及清朝的變化
俄國的對滿洲政策及中國的變化 133 開戰慎重論 137
從俄國史料可以看到什麼呢? 140
不得不開戰的原因
日俄交涉的爭執點 143 不會為韓國問題而戰 145
日俄戰爭的啟示
日本與美國的共同步調 149 戰場上的中國協助 151 戰爭改變了甚麼呢? 152
3 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 日本懷抱的主觀挫折 159
擁有殖民地的時代、失去的時代
世界面臨總體戰 160 日本一貫追求的目標 162 日美的戰爭恐慌 166
西太平洋的島嶼 169 山東半島的戰略意義 170
為何會出現國家改造論呢?
不改變,國家就會滅亡 175 將來的戰爭 180 危機感的三個要素 182
到開戰前,與英美的虛偽外交
加藤高明與愛德華.格雷 183 英國畏懼之事 187 美國的備忘錄 188
於巴黎和談會議中被批判的日本
松岡洋右的信 191 近衛文麿的憤慨 194 三一獨立運動 197
參加者的側面與日本所受的傷
空前絕後的外交戰 199 年輕的凱因斯 202 超能力者勞合.喬治伯爵 206
被利用為批判的藉口 211
4 章 918事變與日中戰爭 日本切腹、中國介錯論 213
當時人們的意識
因計謀而起的作戰及偶發性事件 214 九一八事變與東大生的感受 220
不是戰爭而是「革命」 223
為何爆發九一八事變呢?
滿蒙是日本的生命線 225 條約的灰色地帶 231 陸軍、外務省與商社 235
大部份與國家有關 238
計畫事件的主體
石原莞爾的最終戰爭論 239 出現落差的意圖 242
獨斷獨行與內閣會議的事後追認 244
蔣介石的選擇 248 李頓調查團與報告書內容 250 吉野作造的感嘆 253
至退出聯盟為止
帝國會議中的強硬論之內情 257 全權代表松岡洋右的感嘆 259
所有國際聯盟成員國的敵人! 262
邁向戰爭時代
被陸軍口號蠱惑的國民 266 德國失敗的原因 269 黯然的覺悟 273
汪兆銘的選擇 278
5 章 太平洋戰爭 無法告知陣亡者喪命之地的國家 281
對太平洋戰爭的各種看法
「歷史是創造出來的」 282 天皇的擔憂 287 數字的魔法 291
戰爭擴大的理由
激烈的淞滬會戰 293 南進的主觀理由 297 中國的要求 300 邱吉爾的牢騷 303
七月二日御前會議決定的幕後 306
為何要賭在首戰的戰勝呢?
特別會計 310 以突襲先發制人 313 珍珠港為何沒有防備呢? 315
除了速戰速決外,還有其他方法嗎? 319 日本是沒有資格進行戰爭的國家 322
戰爭的各種樣貌
拼命戰鬥 324 日本人仍舊相信必勝嗎? 328
無法告知陣亡者喪命之地的國家 330 滿州的記憶 332 俘虜的對待 336
如何看待那場戰爭? 338
跋 342
參考文獻 346
謝辭 351
作者简介
作者簡介
加藤陽子(Katou Youko)
一九六○年出生於日本埼玉縣。現為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系研究科教授。
一九八九年完成東京大學大學院博士課程後,歷經山梨大學助理教授、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訪問研究員等,於一九九四年轉至東京大學文學系任職至今。一九九七年取得東京大學文學博士學位,二○○九年開始擔任現職。
在日本史學中的專業領域為近現代政治史,主要從外交及軍事等兩個面向研究近代日本的特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到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周圍的國際環境及國際秩序是甚麼樣的狀況呢?對日本國內政治具有相當影響力的陸軍又是如何擴大其政治力量呢?以內外情勢同時思考戰爭的世紀=二十世紀前半的日本。具體而言就是將焦點放在由美國形成的秩序與日本的關係、因戰爭型態改變而造成政治與統帥兩者關係之變化。以外交中的軍事及軍事中的外交為切入點進行史料閱讀而寫成『探索一九三○年代—日美關係與陸軍中堅分子』、『徵兵制與近代日本—一八六八年至一九四五年』、『戰爭的日本近現代史』等。今後則希望將研究領域擴大至關於巴黎和談會議與日本外交、近衛新體制與對中政策等範圍。
主要著作為《徵兵制與近代日本》(吉川弘文館)、《戰爭的日本近現代史》(講談社現代新書)、《戰爭的理論》(勁草書房)、《從九一八事變到日中戰爭》(岩波新書)等,並於二○一○年以本書《日本人為何選擇了戰爭》獲得小林秀雄賞。
譯者簡介
黃美蓉
畢業於政治大學新聞學系、日本一橋大學商學研究科。喜好閱讀、攝影及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