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第一章 為抒情立法—覃子豪的成就與影響
一、研究覃子豪的意義
二、研究覃子豪的基座
三、研究覃子豪的其他線索
四、對覃子豪詩藝的評定
五、對覃子豪文學史地位的評定
第二章 臙脂苦成袈裟—周夢蝶詩風格生成論
一、周夢蝶關鍵詞
二、從周夢蝶逸稿說起:風格不是一朝生成
三、才性、身世及時局等困境的影響
四、周夢蝶獨樹一幟的思理、辭趣
五、臙脂苦成袈裟
第三章 迥異於激情—余光中贈內詩研究
一、昇華型情詩的難度所在
二、余光中早期詩作的純情意象
三、余光中相思詩的三個年代
四、余光中贈內詩的性愛表現
五、余光中贈內詩的恩情特質
六、余光中的終極情愛觀
〔附錄〕余光中贈內詩篇目
第四章 恆久的美學影響—瘂弦詩的風格成就
一、瘂弦評傳及自述
二、宏觀瘂弦的詩風
三、多元角度下的瘂弦詩評論
四、瘂弦的詩學研究成果
五、瘂弦的詩藝貢獻
第五章 住在一千個世界上—楊牧詩與中國古典
一、學院詩人範型
二、楊牧的創作之道
三、楊牧做學術論文同時以詩抒感
四、楊牧對師承與真理的發揚
五、楊牧輝映前賢的現代「文賦」
六、楊牧的抒情自我與表現體式
七、楊牧創作的啟示
第六章 家鄉的想像與內涵—楊牧詩與花蓮語境
一、地域文學與語境詮釋
二、以花蓮為情感認同中心
三、啟動文化歸宿的心理
四、回返花蓮的前奏
五、以源頭,以情人看待花蓮
六、書寫地方的意義
第七章 長劍錯金—張錯詩的生命關照
一、為什麼要論張錯
二、劍的象徵:情與志,儒與俠
三、情的體悟:無悔與飄泊
四、結論:張錯的認知與感慨
第八章 為何敘事?—席慕蓉詩風的突破
一、席慕蓉現身詩壇的意義
二、評說席慕蓉早年創作的抒情詩
三、原鄉書寫開啟席詩敘事新頁
四、「英雄組曲」作為敘事詩代表
五、結論:成就歸因生命現實的引導
第九章 夢想導遊—夏宇詩風綜論
一、夢想的詩人
二、揭露心理的形象思維
三、消除雜質的煉金術
四、遐思聯翩的幻想
五、化身的創造與交談
六、凝望夢想的斜坡
第十章 名與實—台灣「學院詩人」創作特色
一、 所謂「學院詩人」
二、「學院詩人群」的自我定義
三、「學院詩人群」作品特色
四、小結:不以幻覺影像為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