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目录

两类彝族中的族群性与亲属称谓

一、民族识别与彝族认同

二、攀枝花市的彝族

三、诺苏及其在盐边的地位

四、里泼及其在平地的地位

五、诺苏的亲属称谓

六、里泼的亲属称谓

族群性、地方利益与国家:中国西南的彝族社区

一、族群认同与族群之间的相互影响

二、中国的彝族

三、攀枝花市的彝族

四、盐边的诺苏

五、平地乡的里泼人

六、平江乡庄上村的水田人

七、讨论

彝族史学史检讨

一、作为民族范畴意义上的彝族

二、西方作者与彝族的历史

三、1949年前中国学者眼中的彝族历史

四、1949年后彝族历史研究中的革命

五、马长寿的彝族历史研究

六、其他有关研究

七、讨论

诺苏的历史与文化

一、诺苏的历史

二、家支、婚姻与亲属

三、等级与阶级

四、职业者的社会地位

五、家庭与性别

六、语言、文字与识字

漫水湾:汉区里的诺苏族群性

一、漫水湾村的历程

二、汉彝间的相互交往

三、对汉文的吸收

四、彝族语言的保持

五、建立在亲属观念上的民族认同

白乌:多民族杂居区的诺苏

一、白乌概况

二、白乌历史

三、白乌的语言与学校教育

四、亲属关系与文化——民族认同的界定物

米市: 诺苏聚居地的诺苏

一、米市的环境

二、米市的历史

三、米市的学校教育及彝汉语文使用

四、米市彝族文化与工艺品

五、萦绕在人们心中的“汉嘎”(汉族)

彝族漆器:一项传统工艺及其晚近变迁

一、阿普村手工作坊中的漆器工艺

二、变迁之一:工厂产品

三、变迁之二:商品零售

四、变迁之三:从家庭的工艺到民族的标识

五、漆器民族化

白乌彝族教育的成功之路

一、少数民族与教育的成功

二、中国的教育体制

三、白乌教育

四、受教育程度的调查

五、调查结果与几点结论

国家统一与彝族传统之协调:彝语教材的困境

一、中华民族观(Chinese Nationalism)与少数民族教育

二、八九十年代彝族文化的复兴

三、诺苏语文教材中的中华民族主义

诺苏、彝族与中国及国外更广阔的天地

一、自我批评

二、少数民族领导与地方参与

三、有关彝族历史与文化的学术研究

四、文化展示

五、从族群到民族?

从族群到民族?——中国彝族的认同

一、Ethnic Group与民族

二、主位与客位:聚拢者与切分者

三、民族识别及其结果

四、民族领域的开放与改革

五、讨论

附录

一、《国外学者彝学研究文集》序 斯蒂文·郝瑞

二、与美国木嘎一起做田野调查 巴莫阿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