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系美国杨百翰大学韩大伟(DavidB.Honey)教授所著五卷本《中国经学史》的第三卷,起于南北朝,而断于初唐,以文献学的衰落与诠释学的崛兴为核心,历述了经学的分裂与复归一统。全书贯彻了韩大伟教授“聚焦领袖群伦的宗师,例举举足轻重的先哲,并追踪他们身后的影响,借此概括各个时代的主要潮流”的写作理念,以及中西经学研究对比的视野。本书共分十一章。其中第一到第四章聚焦南朝经学,将经学划分为相对沉寂的宋、齐与臻善至美的梁、陈,并指出南朝经学远绍汉魏,善谈名理,佛教之外复染玄风,趋于新变。第五、第六章着眼于北魏、北齐、北周三朝,以表列《儒林传》的形式总结北朝经学,认为北朝经师笃守汉学,崇尚质朴,主张言不虚发,偏于守旧。第七、第八、第九章以隋代经学为中心,着重论述了政治一统后南北经学的融合问题:以二刘为例,指出了初唐经学的隋代基础;复以《切韵》《经典释文》为例,论述了此间音韵学的整合。第十章《初唐经学》以《五经正义》的修定收束本卷,而将舍传求经学派形成的中唐时期划入了经学发展的下一阶段。全书体例谨严,既有对经学发展的宏观把握,也着重分析了皇侃、熊安生、刘炫、刘焯、孔颖达、颜师古等个案,填补了西方学界尚无中国经学通史的空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学史研究著作。目录本卷导言凡例第一部分南朝第一章概述:北方的守旧与南方的新变第一节分裂时期的经学第二节诠释学的再定义第二章南朝学术(Ⅰ):宋、齐第一节刘宋经师雷次宗第二节刘宋经师庾蔚之第三节南齐经师王俭与其目录学第四节南齐经师刘第三章南朝学术(Ⅱ):梁第一节梁武帝萧衍第二节皇侃的先驱第三节皇侃第四章南朝儒林第一节《梁书·儒林传》所载经师第二节《陈书·儒林传》所载经师第三节《南史·儒林传》所载经师第四节结论第二部分北朝、隋及初唐第五章北方学风第一节对北方经学性质解读的三种观点第二节治《礼记》的北朝经师第三节治《礼记》之外经典的北朝经师第六章北朝儒林第一节《魏书·儒林传》所载经师第二节《北齐书·儒林传》所载经师第三节《周书·儒林传》所载经师第四节《北史·儒林传》所载经师第五节结论第七章隋代经学第一节《隋书·儒林传》的构成第二节《隋书·儒林传》所载经师第三节隋代经师评述第八章陆德明、陆法言与音韵学的整合第一节陆德明的先辈:刘芳与萧该第二节陆德明第三节陆法言的先辈第四节陆法言第九章初唐经学的隋代基础第一节二刘的学术风貌第二节刘焯第三节刘炫第四节隋代经学对初唐经学的影响第十章初唐经学第一节政治与文化背景第二节颜师古与《五经定本》第三节孔颖达与《五经正义》第四节《十三经注疏》中其他唐代义疏的撰者第十一章南北朝、隋及初唐时期经学研究述评参考书目长歌行致谢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