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前言
本书的背景与经过
T•S
《催眠》精装版于一九九七年晚秋发行,该作品被书评家北上次郎的“书的杂志”评为日本十大侦探推理小说第四名,并以其新颖的心理推理和悬念设置而广受赞誉。
一九九九年,该书发行文库版,与精装版合计发行量突破百万,作者松冈圭祐也就此创造了以处女作实现百万销量的华丽记录。
本书之所以得到青睐,主要在于它将科学的观点融入到以往只能在虚幻世界里才可以“随心所欲操纵他人”的这种带有神秘色彩的“催眠术”当中,并且以临床心理学的实践为素材,率先对心理抑郁、心理看护等现代主题进行了描写。
但是,当时出版的《催眠》,用作者的话来说,作品的风格并没有贯彻端正的学术态度,描写的出场人物完全脱离现实,可以说是以心理咨询师为主人公的“警察读物”,有意来提醒读者关注未来临床心理师及其组织的理想形态。
现在,类似于临床心理师等职业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这些职业领域不断细化发展,在超党派议联的推动下而得到厚生劳动省支持的医疗心理师在围绕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方面,事实上与临床心理师资格形成竞争关系,呈现出处境比较复杂的情况。
而且,十年以来,随着人们对心理学的认识不断加深,看起来像神秘的心理学占卜或魔法一样的催眠术被驱逐出了心理学范畴。诸多被视为心理问题的病症,也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同脑医学联系在了一起,从而寻求出更为真实可靠的解释。
松冈圭祐基于此对《催眠》进行了彻底修改,增强了它的科学性和现实性。这便是现在这本《催眠 完整版》。
举例来说,原作《催眠》发行时,书中所说的“陷入催眠”,实际上就是“受到人为诱导而进入催眠状态”,虽然有心理学理论依据,但并未从脑科学层面对其进行解释。现在,相关学者已经具体判明了大脑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这在《完整版》中也进行了描述。
另外有趣的是,原作中凭借视线就可以明白对方在想什么的说法在新版中被划归为讹传。这一说法虽然煞有介事地出现在近的漫画动画片里,但早出现其描写的《催眠》,却在《完整版》中率先对其予以了否定。
同时,新版一改原作“描写太过琐碎(作者说)”,可读性差的毛病,通篇更为简洁,更易理解,节奏也更为紧凑,与其说是改稿,不如说是再创作了一次,是又一新作。
另外,一九九九年电影版《催眠》是一部与原作意向完全相反的B级恐怖片,原作中立足于温馨的人道主义和科学观点的趣味性荡然无存。之后虽然出现了与这部电影一脉相承的,融入了更多娱乐元素的冒险小说“千里眼”系列,但本质上与真正的“催眠”系列毫无关联。
虽说嵯峨敏也在“千里眼”系列中的第二部《绿猴子》中登场,就此而论,与角川文库出品的《催眠 完整版》似乎有一定的关联,但实际上这是世界观完全不同的两部作品。“催眠”是重视现实的心理推理小说,而千里眼则是以荒诞无稽为卖点的女杰武打小说。
此外,我想向因这本《催眠 完整版》而初次接触松冈作品,并有意延续这种世界观的读者推荐“催眠”系列的续篇《心理咨询师》等作品,同时,如果读者想一睹嵯峨风格大变的冒险小说的风采的话,还可试读番外篇,直接去欣赏“千里眼”系列,也一定会乐在其中的。
总之,本书对情节的大胆改动,可能会令熟悉原作的人们大吃一惊。不过,与原作完全不同的结局能够让读者更为深切的理解故事的主题,这是很富有吸引力的。
解 说
日本推理小説评论家 关口苑生
据说,被称为文豪的井伏鳟二,晚年后每次整理自己的作品集或文学全集时,必定要再次修改订正,尽力完善自己的作品,使其再上一个台阶。也有一种意见说,所谓作品,一旦离开了作家的手,即为读者所有,因此没有必要再次修改。然而,作家每天也都在成长,所以希望这种成长、这种成熟能够反映在自己的孩子,也就是作品当中,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尽可能地接近于完美……我的想法虽然不够成熟,但这也一直是我所思考的,因此孰是孰非很难说清,这就是我真切的感受。
不过,这只是闲谈而已。这里还有一个文坛趣事。据说有一次,编辑人员在像往常一样检查井伏先生修改过的原稿时,发现了一个十分不可理解的地方:应该使用助词“が”的地方却用了“を”。可是井伏先生怎么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呢,一定是先生有所用意。大家在一起开了很长时间的会也没能解决,于是决定去当面问一下。而谁去问呢,又一次开会决定。后,由一个担任重要领导岗位的人出面拜访了井伏先生。这个领导忐忑不安地说出了大家的疑惑,而井伏先生非常坦率地说:“哦,这是我弄错了。”事情就算是这样了结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够学到很多东西,不过我们现在暂且不谈。我更想谈的是,作家对自己的作品所怀有的爱恋和他们逐字逐句一丝不苟甚至有些固执的执着态度。
有的作家在从杂志连载到发行单行本时对文章进行大幅度的修改,也有作家在发行文库本时进行修改(高村熏就是典型代表)。我想这些作家都有各自的理由。虽然就像前文所述,也有人质疑这种做法,但不论这样做好坏与否,总之我原意相信这是作家保全操守的一种表现。
毫无疑问,松冈圭祐正是这样一位作家,只是他的情况稍显复杂。特别是以全面改版形式的“千里眼 古典系列”作为起始的“完整版”系列,已不再是逐卷改稿这样简单的替代,而自第二卷的《千里眼 绿猴子 完整版》以后,故事情节和设定全都翻新,简直可以说是一部新作品了。但是,这也是有原因的。其主要原因在于初的创作过程。就像作者本人也在诸多作品的后记中写到的那样,原本《千里眼》在创作阶段就是以拍摄电影为前提的,而且是作为先前公映的电影《催眠》的续篇而创作的作品。说得难听一点,我认为这里似乎一开始就出现了失算,这也是由于电影和小说之间毕竟存在微妙的差别。即便如此,在与小说不尽相同质量较差的B级恐怖电影《催眠》之后,作者还是续接电影内容开始创作小说版“千里眼”系列。此时小说《催眠》同《千里眼》已经不再是一条主线的故事了,而进一步拉大了二者之间距离的则是在电影《千里眼》公映三个月前出版的原作《绿猴子》。松冈圭祐在这部作品中再次让《催眠》的主人公嵯峨敏也和入绘由香出场,试图让读者明白两个故事是同一主线,使他们大吃一惊。不,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松冈想传达的是,《催眠》的世界,其实也是“千里眼”系列中宛如枝叶的一个故事而已。不过,后面上映的电影则……关于电影我实在不想说什么了。
不管怎样,“千里眼”系列就是以这样的形式勉强诞生了。特别是《绿猴子》对电影《催眠》所产生的宣传影响甚至使得小说《催眠》仿佛被打入了冷宫。这不可能不引起作者的不满。
于是便诞生了现在正在发行中的“完整版”系列。但这并不是仅凭修正一方就能够妥善处理的问题。相互牵连的作品只有从两方同时入手解决才能实现无限接近完美,所以松冈圭祐才开始了撰写所有与“千里眼”相关作品的完整版这一卷帙浩繁的工程。当然,这本《催眠 完整版》也是其中之一。
不,然而,但是……不过,曾经有以这样的形式如此认真直面自己作品的作家吗?这可是累计销量突破五百万的系列,这可是假装不知也能够继续热卖下去的作品呀。有必要刻意修改这一炙手可热的产品而再度接受读者的诘问吗。或许也有人会说,如果心眼儿坏的话,那岂不是可以说这样做就等于承认已经发行的作品是伪劣产品了吗?也许,还会有人说这一类的蠢话,松冈不过是已经江郎才尽,再吃一回老本儿罢了。
然而,松冈就是这样的一个男人,他在心里对这些话照单全收,同时依旧坚持着自己“无谋”的做法毫不动摇。这就是作家松冈圭祐。只有这样做,才是他对他所信赖的读者真诚的表白。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从他初出茅庐开始就一直阅读他的作品的原因所在。
这本《催眠 完整版》即为他在一九九七年发表的小说处女作的全面改稿后的作品。不过,很难一一指出他究竟在何处作了何种改变。如果试图加以说明的话,那恐怕也会暴露天机。当然,细小之处的描写,比如进入二十一世纪东京日新月异的开发情况和人们用Wii进行娱乐等另当别论,单说作品关键的部分的改动,还是足以令人吃惊的。而且,这也是一部悬念环生,极富震撼力的侦探推理小说。
即使如此,也还是令人有这样一种强烈的感觉:后来的“千里眼”中所出现的大部分要素几乎都可以在这部处女作中找到。所谓“千里眼”的秘密也是其中之一。不过,在原作中关于通过观察眼珠转动来揣测他人内心的技巧的描写,正像在新系列的《千里眼 The Start》中也描述的那样,现在普遍认为它充其量只能算是伪科学而被作者所抛弃和否定。取而代之出场的是原任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部精神医学科教授的保罗•艾克曼博士的情感研究理论。他的著作《表情分析入门》《被拆穿的谎言》(均为诚信书房出版)等在日本也有出版,如果读者感兴趣也可以用于参考。简而言之,就是将面部表情与情感起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这一问题图表化体系化。特别是对人在撒谎时会伴随何种表情、声音、言语、动作和肌肉反射等进行了深入调查。
有趣的是,促使博士开始进行这项研究的竟然是一九三八年在德国元首希特勒和英国首相张伯伦之间举行的一次会谈。当时,德国已经做好了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准备,但为了不使计划败露进而争取更多的准备时间,希特勒撒了一个弥天大谎。会谈后,张伯伦在给妹妹的信中写道:“……从他的表情里可以看出冷酷无情的人性,但尽管如此,他仍旧给人一种信守诺言足以信赖的印象。”甚至在五天后的国会演讲中,张伯伦还评价希特勒是言出必行的人。但是,希特勒所说的没有一句是实话。虽说官员政客是可以撒谎的,但正是因为未能辨别出其话语的真伪而导致整个世界陷入了深重的灾难。或许只是一个巧合,但我总深深地感到这个故事同“千里眼”系列的主题也是紧密相连的。
可以说是对艾克曼博士的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近年,在杰弗里•迪弗的《钟表制作人》(文艺春秋)中出现了研究身势学这种新科学的专家。他通过对证人和嫌疑人言谈举止的观察分析来判断供述是否真实有无说谎以及哪句话是假话,使得其中信息能够为调查所用。
松冈圭祐率先在作品里采用了这些理论和技术,实在是一位罕见的有远见的作家。
另外,这本书还详细的说明了临床心理师的作用和危险性,并且表达了对读者的关怀,希望人们不要只倾心于单方面。本书通过对嵯峨敏也和入绘由香,脑外科医生根岸知可子和她的患者,小宫爱子和竹下美喜这三组相互纠葛的关系的详细描写,也使读者感同身受,并对其中的苦楚刻骨铭心。而在其深处蕴含的,却都是对人类深沉的爱。我相信,这种人间大爱,才是贯穿了松冈圭祐思想根基的终生的主题。
这个作家,真是了不起。
2007年12月
内容简介
电视台正在直播少女由香被人催眠的情景,只见由香一脸苍白,两眼无神,表情木讷令人不寒而栗。心理咨询师嵯峨敏也一眼便看出由香患有精神分裂征,不但有多重人格障碍,还活在极度恐惧中。究竟由香是谁?她自称入绘由香,又自称理惠子,还声称能与宇宙人沟通;她平时住在一栋老旧公寓,有个叫入绘昭二的丈夫;入夜后她出入小酒馆,与平日判若两人;她曾在证券公司工作,涉嫌贪污日正证券两亿日元巨款,这一切引起了警方怀疑……东京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分析师嵯峨敏也通过他高超的催眠疗法解开了这个谜团。
人的意识能否战胜催眠?这听来好像荒谬,却有着科学依据:人在看到或听到反复出现的影像或节拍时,意识会变得薄弱,这时特别容易陷入催眠状态,《催眠》背后隐藏的杀机正源于此,因为人类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意志薄弱中生活着:逛街时、在巴士上随车摇晃时、在家中呆坐时。换句话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都会踏进催眠的陷阱,当人失去控制身心的能力,难免会被诱导而做出匪夷所思的行为来。
作者简介
★ 松冈圭祐(1968.12.3— ),日本推理小说作家,临床心理学家,著有“催眠”系列《催眠速读术》《自我催眠手册》《催眠术经典著作》《后催眠》等,“千里眼”系列《岬美由纪》、《千里眼的死角》《千里眼之瞳》《洗脑试验》《命运的暗示》等。
★ 1997年,松冈圭祐凭部推理小说《催眠》一炮而红,在日本造成轰动,书评家推举为心理悬疑小说*杰作。此书销量至今突破百万册,创下小学馆文库本空前销售纪录。迄今为止松冈圭祐的推理小说共分《催眠》、《千里眼》和《魔术师》三大系列,也是在日本创下总销量六百万册佳绩的天才娱乐小说家。《催眠》系列包括《催眠速读术》、《自我催眠手册》、《催眠术经典著作》、《后催眠》等。《千里眼》系列包括《岬美由纪》、《千里眼的死角》、《千里眼之瞳》、《洗脑试验》、《运命的暗示》等,此系列不但入围“大藪春彥奖”,评价更胜过《催眠》,成为他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 作者还著有其他作品《魔术师》、《米老鼠的忧郁》等,其中《米老鼠的忧郁》重印了10次。
目录
电视转播 1来电 9
微笑女子 15
活动偶人 21
面试 32
幸运女神 45
白色卡罗拉 51
解离性 64
重逢 75
富态男子 92
尾随 106
被催眠性 113
理惠子 133
偏见 146
花束 160
读心术 169
面部神经麻痹 193
警务询问 200
游戏 204
手术失误 212
贪污疑云 220
竞争心 236
关东煮店铺 242
脚踏板 259
中毒 264
入侵者 289
暴露 296
猜拳 304
胆小鬼 316
独轮车 324
会面 332
声音 339
结婚戒指 344
阻截 356
绿猴子 364
本意 384
催眠 392
本书的背景与经过 401
解说 推理小说评论家 关口苑生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