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本书是日本东洋史界中国佛教史研究的名作。全书由前编“宋代佛教社会史研究”和后编“敦煌佛教教团研究”两大部分构成。前编是本书重心所在,聚焦于两宋政府以度牒官卖制度为核心的佛教管理政策之变迁,深入考察了这些政策在国家财政、宗教管理、佛教教团乃至地域社会、秘密宗教等诸多层面造成的长远影响,揭示出宋代佛教在中国宗教史和社会史上的独特地位与作用。后编围绕敦煌的僧官制度与寺院经济等主题,开拓中古佛教社会史研究之新境。作者自1960年代以来常年深耕于宋元佛教社会史和文化史研究,成果丰硕,考辨精深,奠定其学术地位的即为本书所收诸研究。

目录

序言前编 宋代佛教社会史研究第一章宋代卖牒考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卖牒的由来—唐代的进纳度僧 第三节 卖牒的开始 第四节 高宗的度牒住卖政策及其影响 第六节 度牒的获取方法 第七节 小结第二章寺观的赐额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宋初的寺院政策 第三节 北宋中期的赐额 第四节 北宋末的崇宁寺观和南宋的赐额 第五节 赐额制度的意义 第六节 小结第三章宋代坟寺考 第一节 前言 第五节 卖牒的恢复 第二节 坟寺制的起源 第三节 坟庵及道教的坟寺 第四节 坟寺、坟庵普及的背景 第五节 从坟庵到墓庄第四章福建的寺院与社会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福建寺院的社会地位 第三节 福建的地方财政与寺院财产 第四节 土木工程、福利事业与教团 第五节 寺院势力的衰落与元、明代的形势 第六节 小结第五章关于“吃菜事魔”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明教的传播 第三节 “吃菜事魔”的传播以及官方取缔 第四节 “吃菜事魔”与佛教的关系 第五节 对“吃菜事魔”认识的变化 第六节 小结第六章方腊之乱与“吃菜事魔”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方腊之乱相关史料 第三节 方腊之乱与宗教的关系 第四节 方腊之乱与“吃菜事魔”的关系 第五节 方腊之乱的社会背景第七章关于浙西的道民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道民相关史料 第三节 道民与南宋浙西社会 第四节 由称呼所见的道民性质 第五节 道民与白云宗 第六节 小结第八章元朝的江南统治与白云宗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元朝的江南统一及其宗教政策 第三节 元朝政府对白云宗的弹压 第四节 白云宗的后续动向前编结语

后编 敦煌佛教教团研究第九章敦煌的僧官制度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僧统 第三节 教授 第四节 僧录 第五节 僧政与法律 第六节 判官 第七节 寺职 第八节 从僧官制度看敦煌佛教 第九节 小结第十章敦煌的寺户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寺户文书的所在 第三节 寺户的组织 第四节 寺户劳役及寺户性质 第五节 寺户制度的变迁 第六节 小结第十一章敦煌出土“社”文书研究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社司转帖和牒状 第三节 社条 第四节 社的运作 第五节 社的组织 第六节 小结后记附录译者后记编者后记

作者简介

竺沙雅章(1930—2015),京都府人。1958年京都大学博士课程结业,历任京都大学文学部助教授、教授、大谷大学教授等。专攻宋元史、中国佛教史。主要论著有《中国佛教社会史研究》(同朋舍,1982年)、《宋元佛教文化史研究》(汲古书院,2000年)等。

译者简介

邹笛,早稻田大学文学博士,现为早稻田大学长江流域文化研究所招聘研究员、早稻田大学非常勤讲师。专业方向为宋代政治史、军事史,在《史滴》《早稻田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纪要》《东洋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译有饭山知保《另一种士人:金元时代的华北社会与科举制度》(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