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序章-漢文「混成語」化的想像和界限

一、日本在臺灣殖民統治的特殊性

二、「同文」下的異民族支配

三、漢字的「混成語現象」

四、折射臺灣人精神與文化面貌的文體

五、以「漢文」為分析概念的局限

六、漢文的混成現象與歷史定位

七、本書構成

第1章-東亞漢文的「大熔爐」

一、前言

二、日本的漢文脈絡與「帝國漢文」

三、《臺教會》雜誌誕生

四、《臺教會》雜誌的影響

五、「殖民地漢文」的誕生與意義

六、小結

第2章-從明治體到「中國白話文」

一、前言

二、異於西方混成語結構的「殖民地漢文」

三、殊途同歸:殊事同指,異路同歸

四、從「中國白話文」出發的臺灣現代文學

五、文體想像與社會現實的落差

六、小結

第3章-「聽歌識字」的鄉土文學∕臺灣話文運動

一、前言

二、開啟文體問題的潘朵拉之盒

三、普羅階級教化主導權的爭奪

四、「聽歌識字」的語言運動

五、浮上檯面的階級、現代化矛盾

第4章-「中國白話文」與臺灣話文的界限

一、前言

二、「一篇多語」的分工式文體與效應

三、翻譯中凸顯的臺灣話文問題

四、難與現代翻譯接軌的臺灣話文

五、「中國白話文」與臺灣話文的異同與論爭意義

六、小結

第5章-受縛的「殖民地漢文」

一、前言

二、「殖民地漢文」詮釋共同體的成熟化

三、臺灣人專屬文體的誕生

四、漢文與日文分際的移動

五、成為國策宣傳工具的中國白話文

六、小結

結論-戰前戰後的「殖民地漢文」與臺語文

一、前言

二、東亞地區的現代化與漢文的重組

三、從「殖民地漢文」看臺灣語文的發展軌跡

四、臺灣漢文的想像與界限

五、多語社會下臺語文的自助重生之道

六、同樣陷入「同文」泥淖的日本帝國

七、戰後的「殖民地漢文」與臺語流行歌曲

八、解嚴後的臺語文發展

九、低俗小眾到摩登大眾的現代版「殖民地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