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導論 以文為戲:遊戲與文學題材
一、「遊戲」的意義:富有深意的行為
二、題材的意義:從詞語遊戲到想像遊戲
第一章 「遊戲」題材新論:語文遊戲詩賦與「言意之辯」的關係
一、「語文遊戲」作為一種題材
二、「博物」的語文遊戲:從「數名詩」、「大╱細言詩」談起
三、「語言」的自我指涉:陳暄其人與〈應詔語賦〉的遊戲性
四、清談的延續或解構:〈應詔語賦〉與「言意之辯」的關聯
五、小結:以遊戲為目的
第二章 「詠物」題材新論:詠物詩賦的文化脈絡流變
一、「詠物」作為一種真實力量
二、從「群體」到「類體」
三、政治與道德的寓象:詠「梧桐」
四、隱逸、死亡或孤貞的象徵:詠「松」
五、另一種「體國經野」:詠「馬」和「舞馬」
六、渺小微物的啟示:詠「蟬」
七、從「言志」到「宮體」:詠「禽鳥」
八、觀照與幻見:詠「燭」
九、遮蔽與現形的美感:詠「屏風」
十、小結:「詠物題材」的文化意涵
第三章 「物色」題材新論:物色賦的「設辭問對」與互文性
一、物色題材與設辭問對
二、經典作品:風賦、雪賦與月賦
三、與經典的呼應:物色賦擬作
四、小結:物色題材的傳統
第四章 「遊寺」題材新論:遊寺詩的三層文化意涵
一、理解南朝遊寺詩的幾種面向
二、遊覽:遊寺詩的遊覽、觀看與身體行動
三、遊戲:競爭、拼貼與佛教體悟
四、權力:宗教與政治的雙重權力
五、小結:遊寺題材的文化意涵
第五章 「邊塞」題材新論:南朝邊塞詩的起源商榷
一、南朝「邊塞詩」起源─未竟的爭論
二、遊戲、模仿、想像與再現─四種前行研究的整理
三、回到邊塞詩的寫作動機─擬代與遊戲
四、小結:遊戲者的心靈圖景
第六章 「豔情」題材新論:梁陳豔情詩的三種類型
一、「豔情」與「宮體」
二、雕飾主義者:蕭綱
三、豔情詩的經典化:徐陵
四、泛豔情詩化:陳叔寶
五、小結:豔情題材的經典化與後果
結論 遊戲──逃逸於世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