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引言 追尋理想主義的時代足跡:八十年代以來的張承志研究
第一節 ──「 我們正在走向哪裡」: 八十年代前期的理想主義探尋
第二節 ── 新路與歧路:理想主義在八十年代中期之後的分途
第三節 ── 理想主義命題的多重闡釋:1995 年的張承志研究
第四節 ──「 民間」還是「人民」:九十年代中期以來理想主義的延續或再出發
第一章 「人民之子」的文學生成及其創作原則
第一節 ── 新生.蛻變:人民的啟示與「人民之子」的文學生成
第二節 ── 文學的區分與知青歷史的難題:「為人民」創作原則的多重內涵(一)
第三節 ── 思想文化搏鬥的啟示與侷限:「為人民」創作原則的多重內涵(二)
第二章 「人民之子」的思想源頭與文學選擇
第一節 ── 紅衛兵運動與張承志
第二節 ── 道路的匡正:「為人民」與紅衛兵理想的內在關聯
第三節 ── 新時期文學的另類起源與張承志的文學選擇
第三章 張承志的規避與「荒蕪英雄」的誕生
第一節 ──「 快跑啊受傷的小黑馬」:張承志的規避與轉折
第二節 ──「 我背離了你但是我屬於你」: 「為人民」原則的內在分裂
第三節 ──「 荒蕪英雄」的誕生:西北伊斯蘭世界的發現
第四章 一種新的寫作方式:《心靈史》解讀
第一節 ── 莫衷一是的題材:文學、歷史還是宗教?
第二節 ── 窮人的人道主義:超越西方普世價值的中介性文本
第三節 ── 互立互見:「人民文學觀」與「荒蕪史觀」
第五章 「荒蕪英雄」的「抗戰」:九十年代中期的毀譽褒貶
第一節 ──「 抗戰文學」:張承志與「人文精神」討論
第二節 ── 兩個「真」人的對立背後:張承志與王朔
第六章 「文明內部的發言」:張承志後期創作的幾個主題
第一節 ── 水陸文章:邊疆與中國
第二節 ──「 投石的訴說」:抵抗新帝國主義與歷史參照的尋求
第三節 ── 文化霸權和底層人民:知識批判與知識分子道路
結語 張承志:一個作為歷史參照的時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