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為滿足廣大讀者對於簡明歷史普及讀物的需求,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樊樹志教授在畢生研究以及兩部暢銷通史著作——《國史概要》和《歷史長河:中國歷史十六講》的基礎上,以圖文並茂的形式,精心呈現一本適合輕鬆閱讀又富含知識的全新歷史讀本。樊樹志擅長用簡明、凝練的語言寫作中國歷史,其文字流暢易讀,追求散文化,深受讀者喜愛;其內容是基於深厚的學術研究基礎之上,融入前沿的學術研究成果,讀來給人啟發。

《圖文中國史》在在朝代系統的架構下,選擇若干專題重點書寫,包括古人類起源、農業革命、封建的本意、大航海時代中國在全球化貿易中的地位等。樊樹志盡量用最少的文字表達最多的內容,力求深入淺出。全書共有文字14萬字,彩色圖片200幅,書中圖片與文字同等重要,相互映襯,相得益彰。讓閱讀本書的讀者,彷彿走入一座館藏豐富精彩、令人目不暇給的博物館。

目录

第一章 史前文明曙光
一、古人類的起源 010
二、農業革命 014
三、從黃帝到堯舜 017
四、從「大同」到「小康」,從「公天下」到「家天下」 020
五、良渚、陶寺、二里頭 024

第二章 青銅時代的文明
一、華夏──中國 030
二、殷墟的考古發現 033
三、瑰麗而神奇的青銅器 035
四、甲骨文──文明的標誌 040

第三章 西周與春秋戰國
一、「封建」的本意──「封邦建國」 044
二、周公「制禮作樂」與禮樂文明 048
三、孔子:「郁郁乎文哉,吾從周。」 052
四、列國爭霸,百家爭鳴 055

第四章 大一統的秦漢帝國
一、始皇帝──中國第一個皇帝 062
二、郡縣制與封建制的折中主義 066
三、帝國體制的強化 071
四、王莽託古改制 074
五、清議與黨錮之禍 078
六、絲綢之路 080
七、經學走火入魔 083

第五章 從魏晉到南北朝
一、三國何時鼎立? 088
二、打著「禪讓」幌子的篡立 091
三、竹林七賢與魏晉風度 094
四、胡人漢化與漢人胡化 101

第六章 唐:充滿活力的世界性帝國
一、隋的創制 108
二、貞觀之治──「天可汗」的太平盛世 112
三、充滿活力的世界性帝國 116
四、盛唐氣象: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121
五、南無阿彌陀佛 127

第七章 帝國的衰落與分裂
一、「憶昔開元全盛日」 132
二、「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134
三、從割據到土崩瓦解 137
四、五代十國一瞥 139

第八章 宋:繁榮和創造的黃金時代
一、「唐宋變革論」──近世史的發端 146
二、「杯酒釋兵權」與文官體制 149
三、名副其實的商業革命 151
四、巔峰狀態的科學技術成就 158

第九章 「直把杭州作汴州」
一、「元祐黨籍碑」的由來與流毒 164
二、宋遼澶淵之盟、宋金海上之盟 168
三、從「靖康恥」到「紹興和議」 172
四、經濟重心南移的最終完成 177
五、杭州──世界之冠的大都市 181
六、朱熹與儒學復興 184

第十章 蒙元帝國的威名
一、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 188
二、忽必烈與大元大蒙古國 190
三、黃道婆的革新與烏泥涇的奇蹟 195
四、關於馬可.波羅的爭議 198
五、郭守敬:中國天文學的新高度 200

第十一章 明朝與大航海時代
一、朱元璋與皇權的強化 204
二、鄭和下西洋──大航海時代的序幕 207
三、中國與全球化貿易 213
四、耶穌會士與西學東漸 216
五、明末天主教三柱石:徐光啟、李之藻、楊廷筠 223

第十二章 思想解放與啟蒙運動
一、王陽明:從偽學邪說到從祀孔廟 228
二、王畿、王艮、李贄 233
三、「讀書必開眼」的方以智 237
四、幾社與復社 241

第十三章 由盛世到末路
一、張居正與萬曆新政 248
二、顧憲成與東林書院 253
三、「閹黨」專政 256
四、崇禎:並非亡國之君的亡國悲劇 260

第十四章 清:愛新覺羅王朝
一、改朝換代與士大夫氣節 268
二、南明抗清運動:揚州、江陰、嘉定及其他 273
三、奏銷案、科場案、哭廟案 279
四、康熙的武功與文治 283
五、雍正的為治之道 288

第十五 章盛世面面觀
一、鼎盛時期的經濟 294
二、盛世中的衰敗跡象 297
三、色厲內荏的盛世 300
四、乾嘉學派 303

第十六 章封閉的天朝
一、海外貿易的禁與放 308
二、閉關──廣州一口通商時期 310
三、馬戛爾尼與阿美士德出使中國 312
四、人口壓力與社會危機 315

後記 321

作者简介

樊樹志,1937年出生於浙江湖州,196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系,後留校任教,為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專攻明清史、中國土地關係史、江南地區史。

代表著作有:《中國封建土地關係發展史》、《明清江南市鎮探微》、《萬曆傳》、《崇禎傳》、《國史概要》、《晚明史(1573—1644)》、《權與血——明帝國官場政治》、《國史十六講》、《大明王朝的最後十七年》、《張居正與萬曆皇帝》、《明史講稿》、《明代文人的命運》等。